船舶工程
    主页 > 期刊导读 >

船舶与海工类人才培养模式动态优化调整机制构(2)

三、成效

(一)学生受益,企业欢迎

通过对船舶与海工类学生培养各环节的全覆盖应用,培养质量显著增强,近年来,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获奖70余项,其中国家级56项,获批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7篇,学生为第一申请人或参与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共有130名学生获瑞典SOLUTION公司颁发全球通用造船工程师TRIBON证书,升学率逐年提高(如表1)。

表1 2010-2015年船舶与海工类学生升学率年 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升学率(%) 11.11 14.33 14.86 16.93 17.65 19.29

学生培养质量行业影响力大,国际知名船企及船级社争设奖学金。近年来,英国劳氏船级、美国ABS船级社及日本NK船级社等国际知名船级社和招商局重工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均设立或续签9项奖学金。

培养的本科人才就业优势明显。虽船舶行业形势持续低迷,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仍超过98%。连续12年是我国主要造船企业如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等在船舶与海工类专业招收毕业生数量最多的高校。

目前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及地方等知名船企中,“近1/3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来自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工类专业”,如以我国最大造船企业——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共有205位技术骨干毕业于我校船舶与海工类专业,同时在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中层以上领导中,有1/3以上毕业于我校船舶与海工类专业,也是高水平人才培养数量最多的高校。

此外,在江苏船舶企业中船舶与海工类毕业生更是发挥着领头羊作用,特别是江苏省船舶中小型企业1/3以上都是由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工类毕业生创办的。

(二)推广应用,示范辐射

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动态优化调整机制已在校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焊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等三个江苏省品牌专业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校品牌专业得到了率先示范,同时已进一步向浙江海洋大学、盐城工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进行了推广应用。

构建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先后为省外高校(山东交通学院等)、省内其他本科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和高职院校(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等)所借鉴,系统构建的“船舶与海工装备虚拟仿真平台”得到国内外高校(上海交通大学、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专家和学者一致肯定。

(三)媒体聚焦,反响强烈

提出的培养模式优化调整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实际成效,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现场考察专家的肯定和好评(注重基础、通专结合、强化实践、注重特色,突出实践教学重要地位,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吃得了苦、扎得下根、干得成事”的人才特质——摘自评估专家组报告),人才培养举措分别在“江苏高校专业建设校长论坛”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领军者研讨会”上进行大会交流。

借助于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合作共建江苏科技大学等“政产学”平台完成的,2016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与我校签署“校企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列入长期合作内容,将围绕战略定位,探索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成功的新模式。

《光明日报》、《中国船舶报》等新闻媒体对毕业生深受社会和企业好评情况进行了多次报道。

[1]戴跃伟,唐玉斌,王树利.基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反馈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1):98-101.

[2]赵健,范士杰.基于OBE理念的高校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8(2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