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东馆预计明年年底开放 建筑造型巧妙
开馆后,首都博物馆东馆将成为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博物馆。公共服务职能将成为首都博物馆东馆未来侧重发展的一项重要功能,博物馆将扩大开放区域的比例,提高建筑本体与参观者的融合度和参与度,并设置文保展示区,进一步丰富参观者的游览体验。
“运河之舟”年底将露真容
首都博物馆东馆将打造成为智慧型综合博物馆,除了体现在建筑施工等“硬件”方面外,在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方面,首博东馆还将使用更多的信息化手段来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展览展示、日常运营等方面的水平。
首都博物馆东馆建成后,未来的展陈思路是怎样的?它与首都博物馆本馆之间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张宇透露,项目立项之初,就明确了大运河博物馆将以首都博物馆东馆的名义立项建设,首都博物馆是首博东馆项目的建设单位。“首博东馆建设过程中,在建设理念和展陈等方面都延续了首都博物馆的风格,两馆辅车相依。”张宇说。
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首都博物馆东馆预计明年年底开放 建筑造型巧妙融合船、帆、水三大元素 与本馆共同诠释“都”与“城”的关系
“首都博物馆本馆和东馆的展陈将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紧密配合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共同诠释‘都'与‘城'的关系。”张宇介绍,本馆展陈将以“都”为核心,东馆展陈将以“城”为核心,两馆展陈既珠联璧合又各具特色,以古鉴今、以史资政,共同展现北京“首都功能推动城市发展,城市发展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鲜明特色。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西北部,一座镶嵌在城市森海中的“运河之舟”正亮出“古韵风帆”。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首博东馆建设办了解到,目前博物馆二次结构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机电工程,整个项目预计将于今年年底竣工,2023年春节后将启动展陈施工、制作,9月份开始文物布展,预计明年年底正式向公众开放。疫情的发生虽然给工程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但建设团队正努力克服困难,全力争取按计划如期开馆。
建设理念等延续首博风格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大运河博物馆作为首都博物馆的分馆,在管理和运营等角度更能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更有利于将运河文化同首都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目前首博东馆的运营模式还没有确定,在下一步建设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工作进度安排,适时申报组织机构,进一步明确运营模式。”张宇透露。
“我们将以‘博物馆+'为原则和出发点,从博物馆的需求和难点、痛点出发,结合信息化的技术优势,找突破口,让信息化手段更直接、更有效地服务和提升博物馆各项工作。”张宇介绍,目前博物馆已经完成了九大信息系统的规划工作,按相关程序完成立项后,将开展落地实施工作。
依据“深刻把握好‘都'与‘城'的关系”的建设原则,首都博物馆东馆以大运河与北京为切入点,从大运河与北京城市发展以及北京服务国家首都建设的互动关系角度,诠释和弘扬大运河文化,通过将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大运河文化有机结合,呈现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将大运河的历史贡献、历史地位具体化,向世界讲好大运河故事、副中心故事、北京故事、中国故事。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新地标及城市绿心核心文化建筑之一,因为造型巧妙融合了船、帆、水三大元素,首都博物馆东馆一直享有“运河之舟”的美誉。目前,博物馆正在进行机电工程,形似风帆的博物馆主楼屋面、宛若木舟的观众共享大厅和如流水般波光粼粼的玻璃立面已经完全显露了出来,静候“扬帆起航”之日。
博物馆由“主楼”和“观众共享大厅”两栋单体建筑组成。两组建筑一南一北,中间设有一条水街,形成一幅水相连、色同韵的“古韵风帆”景观。观众穿行其间时,还可以通过玻璃幕墙看到博物馆内部,水街在夜间也可以开放,将整个区域打造成一个“永不落幕的展区”。
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要更加精心保护好,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首都博物馆东馆从国家首都的视角挖掘大运河文化精髓,建构全国性大运河历史文化展示平台,并纳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