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海洋强国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船舶工程类专业作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程领域,其办学地位突出,培养特色显著。如何建构船舶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国家海洋事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不仅是一个教育课题,更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发展大计,具有显著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如何推动大学教育发展,使之助力于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教育部在政策导向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进行了调整,将人才培养重心从传统的培养研究型研究生转向新型的培养应用型研究生,从而使人才培养和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由此,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步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卓越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成为我国工程类研究生教育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的培养模式和目标。这也体现了我国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通过科学进步促进经济增长,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教育战略需求。然而,就目前国内的发展情况而言,我国高校的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面临着生源数量的危机和脱离产业实际的危机。其原因,是我国现行的工程类专业研究生教育模式与我国现代工业建设对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适应。因此,探索多元化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对帮助我国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走出困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CDIO教育理念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教育理念[1]是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哥德堡查尔姆斯技术学院和瑞典林克平大学等四所大学花费近四年的探索研究获得的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一整套符合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特点的教育模式,其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它不仅延续了美国近年来在构思和设计上所具有的优势,同时强调产品生产的实施和运行环节,以期让学生全面了解工业生产的流程,增强美国工程科技人才的竞争力。它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还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2][3]总之,CDIO教育理念体现了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代表了当代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创新是工程教育在现代发展的核心关键词。CDIO能力目标与工程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存在相当高的契合性,这为CDIO教育理念引入于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奠定了基础。根据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改革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构造基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CDIO教育理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这种新培养模式将有望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上解决目前我国船舶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实践创新型船舶工程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船舶工业发展的人才贡献力量。 二、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本文旨在顺应世界大工程背景下船舶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重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不同学科的新知识,结合实践训练、课题研究与校企联合等,实现CDIO教育理念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两者的有机融合,通过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并举和工程教育与行业需求结合多渠道地将“C”“D”“I”“O”分别贯穿其中。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构建。 (一)构建“构思C(Conceive)”的课程内容和体系 CDIO所谓的“课程发展”,其课程内容应是跨学科且相互紧密联系、互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应在注重理论基础、技术应用及学科前沿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强化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和开展,以达到现代高级工程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视野和能力要求。它体现了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的一个新趋势。 根据知识点和CDIO的课程发展要求,船舶工程类研究生课程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课程教学方式包括理论教学、工程实训、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课程又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第二课堂课程。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教学改革中要注重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时刻关注学科的前沿知识,重点强化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以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应将以上课程按照知识点交叉融合,使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相互促进,以期达到研究生理论内容模块化、实践基地扩展化、训练时间连续化、培养形式多样化,帮助船舶工程类研究生将“构思C(Conceive)”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既不脱离生产实际,也不轻视理论分析。 (二)构建“设计D(Design)”的课题研究模式 CDIO理念中的“设计D(Design)”是一种以培养工程能力为目标,以工程项目设计为导向的工程人才教育模式,其实践标准在于工程教育培养计划是否包含设计实践经历,学生在整个学习历程之中究竟有无参与项目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的机会和空间。总而言之,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项目设计为核心将整个培养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设计D(Design)”的课题研究模式,就是要运用CDIO中的“设计D(Design)”理念,使研究生全面参与和掌握研究课题的选材与构思、项目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以及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项目设计是研究生参与工程实践的核心内容,课题研究(学位论文)是所谓“项目设计”的主要形式。研究课题,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将CDIO理念贯穿于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其核心部分就是现实中正在实施和开展的工程项目,这也意味着研究生选题应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论文更应突出社会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价值。而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以船舶工程问题为导向选择设计选题,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船舶工程技术问题,在工程实践中解决问题,得出准确的数据与结论,使作为最终学习成果的论文设计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准和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三)构建“设计D(Desgn)”和“实现I(Implement)”串联的教学与学习模式 CDIO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经验”是将理论学习、教学和实践集成,双重利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将工作过程学习化,学习过程工作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成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主动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工程实践活动。 在船舶工程类研究生工程教育过程中,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作为两个相互依存的培养环节相互贯通显得尤为重要。应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以创新思维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活动,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学习成效。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相应地将创新“设计D(Design)”与现场“实现I(Implement)”训练串联在一起,把握住CDIO工程教育中的中间环节。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船舶工程实践基地,是实现“综合性学习经验”和“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高校培养船舶工程类硕士大多闭门造“船”,缺乏与企业和社会的沟通互动,工程教育难以满足产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如与造船厂、船务公司等相关企业开展培养合作,增加研究生培养中的工程项目来源,让工程类研究生真正参与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过程,由此达成“设计D(Design)”和“实现I(Implement)”串联的教学与学习模式。 (四)构建“运行O(Operate)”的导师队伍建设模式 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性因素——指导教师,必须具备在学习经历和产品、生产流程、系统构建技能及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等方面的能力。 船舶工程类专业的教师最需要产业经验,但他们大多数都是从校门到校门,都是高学历出身,缺乏工程和产业背景。学校应将工程背景作为工程类研究生培养师资考核的因素之一,加强对在岗教师的职业培训,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为工程类教师积极创造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良好机会。这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和掌握企业最新的技术,还能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教育水平。基于船舶工程类教师特殊的职业能力要求,还应该大力加强校内导师与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企业工程师在科研和教学项目中的合作,积极推行双导师制或导师团队,不拘一格构建真正适应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目标和需求的导师队伍。 (五)构建C-D-I-O的质量评估体系 质量评估体系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而设置的,而其评价过程实质上也是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评价。CDIO所谓的“评估”是指“评估学习经历、人际关系技巧、产品、生产流程、系统构建技能以及团队协作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效果”。面向船舶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的CDIO质量评估体系应包含研究生获取、运用、共享、发现和传播知识的能力。另外,为了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全面,评价成员和形式也需要多元化。为了评价研究生的知识学习和实践运用能力,最本质的问题是制订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此标准必须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应成立船舶工程类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其成员不仅要有来自高校的教师和学生群体,也要有来自船舶工程业界具有丰富工程实践背景的精英,他们对于工程类专业研究生的CDIO能力的工程实践评价相对全面而客观,能够与其他评委形成多元互补。质量评价委员会的成员可以通过笔试、口试和记录等方式,在工程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逐一评价,记录结果,给出成绩,待学生毕业时再给出全面综合性的评价。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重点从以研究型研究生为主,转向以培养应用型研究生为主。在此背景下,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研究逐步进入了学界的视野。CDIO教育理念的引入有望从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解决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构的难题。本文将CDIO教育理念与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机融合,从专业课程体系、课题研究模式、教学与学习模式、导师队伍建设模式和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建构一种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面向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新模式。 海洋强国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船舶工程类专业作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程领域,其办学地位突出,培养特色显著。如何建构船舶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国家海洋事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不仅是一个教育课题,更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发展大计,具有显著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如何推动大学教育发展,使之助力于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教育部在政策导向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进行了调整,将人才培养重心从传统的培养研究型研究生转向新型的培养应用型研究生,从而使人才培养和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由此,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步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卓越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成为我国工程类研究生教育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的培养模式和目标。这也体现了我国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通过科学进步促进经济增长,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教育战略需求。然而,就目前国内的发展情况而言,我国高校的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面临着生源数量的危机和脱离产业实际的危机。其原因,是我国现行的工程类专业研究生教育模式与我国现代工业建设对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适应。因此,探索多元化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对帮助我国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走出困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CDIO教育理念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教育理念[1]是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哥德堡查尔姆斯技术学院和瑞典林克平大学等四所大学花费近四年的探索研究获得的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一整套符合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特点的教育模式,其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它不仅延续了美国近年来在构思和设计上所具有的优势,同时强调产品生产的实施和运行环节,以期让学生全面了解工业生产的流程,增强美国工程科技人才的竞争力。它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还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2][3]总之,CDIO教育理念体现了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代表了当代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创新是工程教育在现代发展的核心关键词。CDIO能力目标与工程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存在相当高的契合性,这为CDIO教育理念引入于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奠定了基础。根据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改革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构造基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CDIO教育理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这种新培养模式将有望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上解决目前我国船舶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实践创新型船舶工程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船舶工业发展的人才贡献力量。 二、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本文旨在顺应世界大工程背景下船舶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重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不同学科的新知识,结合实践训练、课题研究与校企联合等,实现CDIO教育理念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两者的有机融合,通过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并举和工程教育与行业需求结合多渠道地将“C”“D”“I”“O”分别贯穿其中。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构建。 (一)构建“构思C(Conceive)”的课程内容和体系 CDIO所谓的“课程发展”,其课程内容应是跨学科且相互紧密联系、互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应在注重理论基础、技术应用及学科前沿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强化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和开展,以达到现代高级工程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视野和能力要求。它体现了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的一个新趋势。 根据知识点和CDIO的课程发展要求,船舶工程类研究生课程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课程教学方式包括理论教学、工程实训、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课程又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第二课堂课程。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教学改革中要注重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时刻关注学科的前沿知识,重点强化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以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应将以上课程按照知识点交叉融合,使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相互促进,以期达到研究生理论内容模块化、实践基地扩展化、训练时间连续化、培养形式多样化,帮助船舶工程类研究生将“构思C(Conceive)”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既不脱离生产实际,也不轻视理论分析。 (二)构建“设计D(Design)”的课题研究模式 CDIO理念中的“设计D(Design)”是一种以培养工程能力为目标,以工程项目设计为导向的工程人才教育模式,其实践标准在于工程教育培养计划是否包含设计实践经历,学生在整个学习历程之中究竟有无参与项目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的机会和空间。总而言之,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项目设计为核心将整个培养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设计D(Design)”的课题研究模式,就是要运用CDIO中的“设计D(Design)”理念,使研究生全面参与和掌握研究课题的选材与构思、项目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以及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项目设计是研究生参与工程实践的核心内容,课题研究(学位论文)是所谓“项目设计”的主要形式。研究课题,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将CDIO理念贯穿于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其核心部分就是现实中正在实施和开展的工程项目,这也意味着研究生选题应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论文更应突出社会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价值。而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以船舶工程问题为导向选择设计选题,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船舶工程技术问题,在工程实践中解决问题,得出准确的数据与结论,使作为最终学习成果的论文设计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准和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三)构建“设计D(Desgn)”和“实现I(Implement)”串联的教学与学习模式 CDIO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经验”是将理论学习、教学和实践集成,双重利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将工作过程学习化,学习过程工作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成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主动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工程实践活动。 在船舶工程类研究生工程教育过程中,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作为两个相互依存的培养环节相互贯通显得尤为重要。应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以创新思维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活动,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学习成效。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相应地将创新“设计D(Design)”与现场“实现I(Implement)”训练串联在一起,把握住CDIO工程教育中的中间环节。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船舶工程实践基地,是实现“综合性学习经验”和“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高校培养船舶工程类硕士大多闭门造“船”,缺乏与企业和社会的沟通互动,工程教育难以满足产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如与造船厂、船务公司等相关企业开展培养合作,增加研究生培养中的工程项目来源,让工程类研究生真正参与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过程,由此达成“设计D(Design)”和“实现I(Implement)”串联的教学与学习模式。 (四)构建“运行O(Operate)”的导师队伍建设模式 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性因素——指导教师,必须具备在学习经历和产品、生产流程、系统构建技能及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等方面的能力。 船舶工程类专业的教师最需要产业经验,但他们大多数都是从校门到校门,都是高学历出身,缺乏工程和产业背景。学校应将工程背景作为工程类研究生培养师资考核的因素之一,加强对在岗教师的职业培训,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为工程类教师积极创造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良好机会。这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和掌握企业最新的技术,还能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教育水平。基于船舶工程类教师特殊的职业能力要求,还应该大力加强校内导师与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企业工程师在科研和教学项目中的合作,积极推行双导师制或导师团队,不拘一格构建真正适应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目标和需求的导师队伍。 (五)构建C-D-I-O的质量评估体系 质量评估体系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而设置的,而其评价过程实质上也是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评价。CDIO所谓的“评估”是指“评估学习经历、人际关系技巧、产品、生产流程、系统构建技能以及团队协作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效果”。面向船舶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的CDIO质量评估体系应包含研究生获取、运用、共享、发现和传播知识的能力。另外,为了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全面,评价成员和形式也需要多元化。为了评价研究生的知识学习和实践运用能力,最本质的问题是制订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此标准必须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应成立船舶工程类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其成员不仅要有来自高校的教师和学生群体,也要有来自船舶工程业界具有丰富工程实践背景的精英,他们对于工程类专业研究生的CDIO能力的工程实践评价相对全面而客观,能够与其他评委形成多元互补。质量评价委员会的成员可以通过笔试、口试和记录等方式,在工程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逐一评价,记录结果,给出成绩,待学生毕业时再给出全面综合性的评价。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重点从以研究型研究生为主,转向以培养应用型研究生为主。在此背景下,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研究逐步进入了学界的视野。CDIO教育理念的引入有望从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解决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构的难题。本文将CDIO教育理念与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机融合,从专业课程体系、课题研究模式、教学与学习模式、导师队伍建设模式和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建构一种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面向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