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程
    主页 > 期刊导读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有效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巩固深化理论知识,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船舶与海洋工程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和丰富在船舶与海洋专业教学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升级,许多高校陆续设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但由于该专业对毕业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有极高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时,实践教学能否与理论教学同步,能否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强化理论知识,打成培养目标,是所有高校在实践教学上一直不停探索的目标。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作为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一流高校,在长期的探索和发展中,建立了一套符合本校培养目标和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如采取以企业项目研究为主导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精英工程人才的“双导师”制,外派教师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建立校企联合实践基地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重庆交通大学作为西南地区唯一设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校,从2004 年开始招收该专业本科生,专业建设起步晚,师资队伍、实验设备等相对薄弱[3],在对重庆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的调查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大学入学时对该专业一无所知,许多学生在认识实习前都没有上过实船,造成专业课程学习时,缺乏对船舶结构、设计建造过程等的基本概念,而出现纸上谈兵的学习现象,专业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到了工作单位不能很快适应。在走访调研重庆周边船舶制造单位时也了解到,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缺乏,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不能有效衔接,导致学生在上岗初期难以较好的将理论知识融入工作实践中[2]。

2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结合各高校在实践教学领域的经验和西南地区船舶行业的实际情况,重庆交通大学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设置时,需要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将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结合,提升实践教学的在学生培养全阶段的参与度。

2.1 明确培养目标,完善实践课程

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培养体系的规划,教学环节的设计等。随着重庆交通大学由教学型向科研型大学的逐步转变,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培养目标除了培养服务型人才外,还应逐步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上,除了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外,还应有针对性开设能够适应学生继续深造的实践课程。近年来,重庆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专业一方面加强传统的工程实践、船体制图实践课程、专业放样实践课程等课程的建设。比如在船体制图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时,除了校内上机实践课程外,还增加了邮轮参观实习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船体结构的理解,提升了学生对船舶概念的认识,促进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在就业或深造时可能涉及的领域,开设了的Mastership软件、有限元仿真软件等选修实践课程。

2.2 加强师资建设,引进走出结合

师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从高校直接引进的青年教师往往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但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西南地区船舶行业企业资源,聘请企业总师、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校外导师,定期举办讲座、参与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等,实行双导师制度。同时,将青年教师送到船舶生产设计单位实习,参与生产,提升其实践能力。

2.3 丰富实践形式,强调创新实践

在实践教学的形式上,不应局限于将实践环节作为教学内容,而应该将实践环节扩展到学生学习的全阶段,丰富实践形式,提升学生参与热情。而现如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培养目标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创新和实践是紧密相连的,可以通过开展多形式的创新实践,如组织学生进行船舶模型制作,参加学科竞赛,参加创业创新大赛等,用创新精神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再创新[3]。

2.4 充分利用资源,拓展校企合作

重庆地区造船资源丰富,船舶生产设计相关企业众多,而重庆交通大学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设置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校企合作优势。目前学校已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学生可以更多更早的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